孔子的72位弟子中有位宓子賤,在歷史上似乎名氣不大,但在我的家鄉卻是鼎鼎有名。他是我們單縣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單父宰。他的官做得委實瀟灑:每天只是在城中淶水旁的高臺上,擺下瑤琴,彈奏起優美的曲子。琴聲隨風飄蕩,傳遍單父的大街小巷,于是,單父大治。史記上記載:“宓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边@就是音樂的力量!不經意間,宓子賤為后人建立了一尊典范,一個后世官吏向往然而又難以抵達的高度。而今,古琴臺已漫漶成一個小小的土丘,但那清清的淶河水似乎還流淌著先賢的遺韻。
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相傳為伏羲所造。它以桐木和梓木為體,以蠶絲作弦,其構造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哲學: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稱為“龍池”“鳳沼”,象征天地萬象;七根琴弦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個“琴徽”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古琴造型優美,音色柔和飽滿,蒼古圓潤,正和古人講究中正平和而又深沉大氣的追求相吻合。
孟子講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人獨樂何如與人共賞?于是,當音樂大師俞伯牙聽到樵夫鐘子期“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的妙論時,不覺嘆服,引為知音。而當子期亡故,伯牙摔琴相謝,終身不再彈琴,給我們留下了“高山流水謝知音”的佳話。當我們在滾滾紅塵中強忍著俗世的喧囂時,怎能不渴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一絲清純的天籟呢?能得一知音,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我看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最感動的便是曲洋和劉正風琴簫合奏《笑傲江湖曲》。一個是正道名宿,一個是魔教長老,卻因為共同的愛好結為生死之交,最終雙雙殉樂而死。他們超越了所謂的正邪之分,在那極美妙的樂聲中達到涅。
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相傳為伏羲所造。它以桐木和梓木為體,以蠶絲作弦,其構造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哲學: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稱為“龍池”“鳳沼”,象征天地萬象;七根琴弦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個“琴徽”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古琴造型優美,音色柔和飽滿,蒼古圓潤,正和古人講究中正平和而又深沉大氣的追求相吻合。
孟子講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人獨樂何如與人共賞?于是,當音樂大師俞伯牙聽到樵夫鐘子期“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的妙論時,不覺嘆服,引為知音。而當子期亡故,伯牙摔琴相謝,終身不再彈琴,給我們留下了“高山流水謝知音”的佳話。當我們在滾滾紅塵中強忍著俗世的喧囂時,怎能不渴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一絲清純的天籟呢?能得一知音,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我看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最感動的便是曲洋和劉正風琴簫合奏《笑傲江湖曲》。一個是正道名宿,一個是魔教長老,卻因為共同的愛好結為生死之交,最終雙雙殉樂而死。他們超越了所謂的正邪之分,在那極美妙的樂聲中達到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