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對巨型水晶吊燈將維也納金色大廳映照得金碧輝煌。2日晚,剛剛在這里看完中國中央民族樂團演出的巴巴拉興奮地告訴新華社記者:“我從音樂會的一曲中國民樂中‘看’到了家鄉的天鵝。”
《天鵝》是一首中西合璧的現代琵琶曲,由劉德海教授作曲、德國的羅伯特配樂,在本場音樂會上由琵琶演奏家吳玉霞領銜演奏。
家住奧地利圣沃夫岡的巴巴拉這樣描繪她聆聽《天鵝》的感受:“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倒映在圣沃夫岡湖,兩只天鵝緩緩游來,身后留下一圈圈漣漪。它們曲項、轉身、低鳴……湖面上起風了,山清朗起來,天鵝開始在水中嬉戲了。”
奧地利觀眾這種欣賞感受,正是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家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所孜孜以求的目標。
1998年,奧地利著名主持人布拉維教授抱著一只“小老虎”,喜氣洋洋地在金色大廳為中央民族樂團春節音樂會做現場解說。除了現場1000多名觀眾,更多坐在電視機前的奧地利民眾也感受到了中國音樂的魅力。
正是在那次音樂會上,很多奧地利乃至歐洲其他國家的觀眾開始了解中國的民族音樂,開始認識二胡、琵琶、嗩吶、古箏、笛子等“千奇百怪”的中國民族樂器,發現這些樂器奏出的音樂那么優美動人。
又逢虎年,中央民族樂團再度于虎年春節前夕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接續音樂之夢。
在這場音樂會上,除了為現場1000多名觀眾演出《春節序曲》《豐年祭》《達勃河隨想》和《二泉映月》等民樂曲目外,樂團還帶來了新改編的管弦樂《圖蘭朵》。
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說:“用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西方經典歌劇《圖蘭朵》,顯示了中國民樂特有的魅力。我們希望通過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創新,與歐洲主流觀眾建立經常性的聯系。”
樂團首席指揮陳燮陽回憶說:“12年彈指一揮間!最先來金色大廳演出是試探性的。而如今,最先登臨金色大廳的中央民族樂團創出了品牌。”
自稱是半個音樂迷的奧地利觀眾施密特評價本場音樂會說:“今晚是我第一次聽到另外一些聲音組合成的音樂,它把我帶入了從未有過的美妙境界。”喜歡觀看世界各國民樂演奏的約瑟夫則認為,中國的民族音樂連同它的樂器,都顯得純樸和自然,而西方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樂器制造技術的改進。他說他正考慮學習演奏一種中國樂器。
作為世界著名演出場所,據不完全統計,金色大廳每年舉辦各類音樂演出400多場。
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賈建新說,希望借助維也納金色大廳這個平臺,把中國最好的樂團、最好的指揮、最好的音樂推向歐洲乃至世界。
《天鵝》是一首中西合璧的現代琵琶曲,由劉德海教授作曲、德國的羅伯特配樂,在本場音樂會上由琵琶演奏家吳玉霞領銜演奏。
家住奧地利圣沃夫岡的巴巴拉這樣描繪她聆聽《天鵝》的感受:“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倒映在圣沃夫岡湖,兩只天鵝緩緩游來,身后留下一圈圈漣漪。它們曲項、轉身、低鳴……湖面上起風了,山清朗起來,天鵝開始在水中嬉戲了。”
奧地利觀眾這種欣賞感受,正是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家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所孜孜以求的目標。
1998年,奧地利著名主持人布拉維教授抱著一只“小老虎”,喜氣洋洋地在金色大廳為中央民族樂團春節音樂會做現場解說。除了現場1000多名觀眾,更多坐在電視機前的奧地利民眾也感受到了中國音樂的魅力。
正是在那次音樂會上,很多奧地利乃至歐洲其他國家的觀眾開始了解中國的民族音樂,開始認識二胡、琵琶、嗩吶、古箏、笛子等“千奇百怪”的中國民族樂器,發現這些樂器奏出的音樂那么優美動人。
又逢虎年,中央民族樂團再度于虎年春節前夕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接續音樂之夢。
在這場音樂會上,除了為現場1000多名觀眾演出《春節序曲》《豐年祭》《達勃河隨想》和《二泉映月》等民樂曲目外,樂團還帶來了新改編的管弦樂《圖蘭朵》。
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說:“用中國民族管弦樂演奏西方經典歌劇《圖蘭朵》,顯示了中國民樂特有的魅力。我們希望通過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創新,與歐洲主流觀眾建立經常性的聯系。”
樂團首席指揮陳燮陽回憶說:“12年彈指一揮間!最先來金色大廳演出是試探性的。而如今,最先登臨金色大廳的中央民族樂團創出了品牌。”
自稱是半個音樂迷的奧地利觀眾施密特評價本場音樂會說:“今晚是我第一次聽到另外一些聲音組合成的音樂,它把我帶入了從未有過的美妙境界。”喜歡觀看世界各國民樂演奏的約瑟夫則認為,中國的民族音樂連同它的樂器,都顯得純樸和自然,而西方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樂器制造技術的改進。他說他正考慮學習演奏一種中國樂器。
作為世界著名演出場所,據不完全統計,金色大廳每年舉辦各類音樂演出400多場。
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賈建新說,希望借助維也納金色大廳這個平臺,把中國最好的樂團、最好的指揮、最好的音樂推向歐洲乃至世界。
更多: